【聚焦两会】我校师生热议2024年全国两会

发布时间:2024-03-14      浏览:

3月4日和3月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开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之年召开这一重要盛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江苏工院广大师生第一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关注两会动态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学习、工作实际畅谈感悟,进一步凝聚奋进力量,坚定实干信心。

校党委书记秦志林表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一是要主动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青年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职业自信,积极投身强国建设上下功夫。二是要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对技能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关注未来产业和产业未来,在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三是要坚持科技创新赋能,发挥高职院校人才高地的集聚效应,创新人才引育机制体制,在打造教学科研并重、善于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工程实践的职教名师队伍上下功夫。四是要关注技能人才持续发展,在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同时,主动承担职后教育责任,在促进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技能人才终身学习上下功夫。五是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在厚植精益求精、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的价值取向,进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上下功夫。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忠表示:今年全国两会处在喜迎新中国75周年华诞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历史节点,举世瞩目、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2024年我校处于发展“爬坡”的关键时段,我们将对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坚持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双高建设”为抓手,深化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江苏工院贡献。

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曹留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期,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我们的责任担当与使命追求。作为职教人,一是要加强党建引领,统筹做好职业教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工作;二是要深化产教融合,秉承张謇“父教育,母实业”职教理念,校企协同做好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要弘扬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有机结合;四是要迭代培养目标,携手领军企业、一流高校等单位,构筑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锻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安保处处长顾培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预警监测,落实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未来,安保处将以消防安全除患攻坚百日行动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大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隐患清单,大力推进安全隐患整治行动。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让安全教育走进课堂、宿舍、办公室,做到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常态化开展火警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加大校园技防投入,提高校园预警监测能力,保障校园的安全与稳定,维护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纺织服装学院院长、教授、高端纺织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尹桂波表示:当前南通及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产业正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要素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这就对传统纺织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纺织工艺员变为“智能产线管理员”,业务员变为“产品经理”,销售员变为“电商运营师”。作为全国唯一的纺织类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我们必须勇立潮头,强化新质生产模式、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等在专业中的融入,深化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能够胜任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纺织技术技能人才,助力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

智能制造学院挂职副院长、博士、“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毕书博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高频词之一。作为智能制造学院的教师,深知新质生产力将为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智能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高效化,还能够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新质生产力也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变革培养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智能制造行业人才。以教师的身份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推动产业体系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方向发展,为制造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晓岚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时代之需,也是中国之需,更是社会发展之需。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凸显。高质量职业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文科类专业要转变观念,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数字新技术对教育模式的冲击,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更好支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也要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对数字技术应用的教育,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国家级非遗省级传承人、“江苏工匠”获得者张蕾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很受鼓舞。在育人传承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非遗传承;深挖提炼非遗价值,提供技术输出,赋能乡村振兴,不断探索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的新路径,让多彩非遗薪火相传,永续华章。

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博士”张正维表示: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作为一线教师与基层科研人员,我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新江苏及长三角区域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教科研内容,确保教科研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BIM建模课程,培养数字化技能人才,促进智慧建造、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的发展,为传统土木建筑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结合国家城市更新与绿色节能低碳发展政策,在绿色建筑设计教学中增加基于建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培养学生养成绿色、节能、低碳的生活理念;结合土木建筑业的发展需求,重点研究更高效、更节能与更韧性的技术,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培养亟需的技能人才。

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辅导员孔文利表示: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党的深切期望、人民的热切期待,更是高校的责任担当。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深化思想引领,调整人才培养范式,在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好新时代好青年的涵养源,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信息工程学院博士、教授文万志表示: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一方面深入探索,勇于创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注重将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确保课程内容反映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着力将科研成果和行业技术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博士季晨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的新概念,相对传统生产力,呈现出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特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智力支持,也离不开精神支撑,思政教育大有可为。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我们思政教师要努力将思政教育与科学教育交汇融合,讲好科学家的感人故事,走近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日常,通过教育,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更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教学部主任胡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这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坚持“五育并举”,把人的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同时,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四个自信”的高素质人才。

纺织服装学院团总支学生副书记、22纺织二班潘婷表示:作为一名纺织专业的学生,我将深入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在新时代肩负起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与担当,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积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画好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最大同心圆,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新征程上努力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智能制造学院21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退役士兵丁雨星表示:对于“两会”,我很有情感,因为我的军旅生涯就曾在位于首都北京的全国政协驻扎,也执行过“两会”期间的安保任务。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国家发展贡献自己力量。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参与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提升综合素质,积极投身实践探索,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经济管理学院21老服二班、“慧养老”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江苏省三好学生窦文慧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他对江苏知之深、对江苏人民爱之切、对江苏发展期望之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会的重要讲话,我从中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我们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身处江苏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利用所学知识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中奉献青春,勇攀高峰。

建筑工程学院22轨道交通二班、院学生会主席洪智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和学生干部,我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的召开,并深感重任在肩。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理想信念,锤炼专业技能,练就过硬本领,关注行业动向,着眼未来发展,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22级空中乘务学生杨颖表示: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非常振奋,倍受鼓舞。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生逢伟大时代,我一定坚持守正创新、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冲得出来、顶得上去。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我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副书记、22物联二班徐苏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抢抓机遇、加大创新。作为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我更加坚定了潜心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决心。未来,我一定会牢记初心,担当青年使命,扎实学习、创新科研,将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同时作为一名学生骨干,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耕专业知识,坚持守正创新,践行学以致用,切实做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学生工作和推动自身进步的实践指南。(各单位、各部门/文 宣传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