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润心 立德树人——校领导深入课堂为学生讲授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3-12-04      浏览:

为进一步贯彻高校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相关要求,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近期,校领导纷纷走进课堂一线、走上讲台,用创新的理论、严谨的逻辑、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为广大学子带来一场场富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的“大思政课”。

11月30日下午,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丛彬彬在崇謇楼101教室为纺织服装学院2023级服装一、二班级的学生讲授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四章第一个专题“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的思政课。

课上,丛彬彬从党史优秀革命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出发,生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要内容,然后重点从学生的身边事、身边人的角度出发,以小见大,鼓励同学们弘扬中国精神,发挥年轻人想象力、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做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时代新人。

11月20日上午,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孙兵在崇謇楼302教室为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电子商务三、四班的学生讲授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第五章第二专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显著特征”的思政课。

课上,孙兵通过对典型案例分析开始,为同学们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历史过程,通过理论和实践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的特征。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在激扬青春、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11月29日上午,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顾剑锋在致用楼202教室为纺织服装学院2023级服装九、服装十的学生讲授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第四章第一个专题“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的思政课。

顾剑锋从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历史开始,讲解了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的历史规律,进而阐释了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撑这一历史论断,鼓励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这堂思政课,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精神的历史、内涵和实践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认同。

11月28日上午,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郭江峰在海门校区西教B104教室为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2023级一班和二班的学生上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第五章第一专题“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政课。

课上,郭江峰依据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李延年、黄旭华等人的生动案例阐明了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接着,对价值观的内涵、特性作了详细阐述,引导同学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郭江峰的讲课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会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奋斗,创造精彩人生。(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建/图文 张甜甜/推荐 钱晋/审核)

副校长丛彬彬讲授思政课

副校长孙兵讲授思政课

纪委书记顾剑锋讲授思政课

副校长郭江峰讲授思政课